12450  

上一篇提到過要介紹我平常慣用的初級教材,

不過在介紹教材之前,不得不先提到這場非常難得與重要的大師班,

是我期待非常久的,

昨天白天大雨下個不停,除了老早把當天的課調開之外,

我還濕淋淋的提早一個小時去排隊,

就是希望能夠排到好位子以及獲取最好的學習,

因為這個機會真的很難得,

所有彈鋼琴的人有多少機會能夠聽到蕭邦大賽首獎得主的課?

即便是出國留學念最好的音樂學校,這樣的機會依然非常難得,

因為得過蕭邦大賽首獎的人真的太少太少了,更何況願意開大師班的人更少!

鄧泰山1980年獲得波蘭華沙國際蕭邦鋼琴大賽首獎,

是亞洲第一位,而且是越南籍的!

而我以前就聽過鄧泰山老師在國家音樂廳的演奏,

音色處理的細膩程度真的很令人佩服,

所以能近距離的聽到他的課真的令人非常振奮呢!


說到這個,曾經有個年長的鋼琴老師跟我說"演奏跟教學是兩回事,找老師不需要找會演奏的",

當時我聽到真的噗哧一聲笑出來欸!

不會演奏要教人家演奏這種話竟然也有人說得出來,

當然他說的話某部分是對的,演奏跟教學不完全是正相關,

會演奏的人不一定教得好,

但是會演奏的人才知道如何演奏不是嗎?

自己都彈不出好的音色要怎麼樣教學生彈?

我之前文章也曾經提到過,老師自己沒開過整場獨奏會,

要如何輔導學生準備音樂會?

所以我覺得那句話非常可笑,也為不知進取、狂妄自大卻又無知的老師感到十分可悲!

我後來把這句話改成"會演奏的不一定會教琴,但會教琴的人一定要會演奏"!


就算身為老師,也要繼續學習,更重要的是要虛心

教學方法也好,彈奏技巧也好,態度也好,

向每一位值得學習的人學習,那麼自己才會有所成長,

學生拜你為師也才會有前途啊!

得過國際大賽的鋼琴家或許對我們來說都很遙遠,

但是不能因為遙遠就甘願當個井底之蛙,

正因為如此只要能學到人家身上一點點即便是態度也好,

那麼都是大大的進步!

所以我從來不認同演奏家就不會教這種話,

人家能成為這麼厲害的大師就是有他厲害的地方,

就算同樣都得蕭邦大賽首獎的人都還得叫在他之前得獎的人一聲前輩,

而且這些大師底下的學生都在音樂上有很高的成就與演繹能力,

如果不會教,那麼這些學生怎麼會這麼厲害呢?

何況是普通人?學習應該是要主動的,尤其是成人、甚至是已經是老師的人,

學習越多、獲得的能力越多,才有辦法去教各種程度的學生,

因為不是全天下的學生都是初學者啊!

初學者縱然難教,但是老師的功能就只侷限在修手型、撿破音、數拍子嗎?

因為自己造成的阿,所以永遠也只有教這些東西的份!

我希望自己的能力是很雄厚強大的,才會一直不斷學習,

可以做一位啟蒙老師,也有很好的能力教詮釋、音樂性,

每個學習階段的學生我都能有能力與本事去幫助他們!

所以還是得不斷的學習,雖然我已經在做了,但是沒有最好,只有更好啊!


言歸正傳,在鄧泰山大師鋼琴講座四個小時的學習,

主要印證了許多平時自己演奏與教學生的一些知識與方法是正確的,

例如像是莫札特的彈法、各種不同音色的斷奏要運用甚麼身體部位去彈,

還有注重細節之外也必須顧及大句子與旋律線條,只重視細節或是只注重大框架都會是有問題的!

當然,也引發了我許多想法,也提供給讀者們參考,希望對一些已經有不錯程度的學琴者有所幫助喔!

 

1、先知識,再直覺

只有直覺是不專業的,表達也有限,所以在學會正確知識(彈奏技能與認知)之前,

所有的"創意"都稱不上是"創意",只是胡鬧!

但知識在某些角度看來是死的,學習知識之後必須不斷內化,轉成一次次的經驗,

進而培養出"直覺"。因為並不是所有東西都會呈現在譜上

(這點我非常同意,我也時常告訴學生,真正的音樂被記在譜上的部分可能不到一半)

所有細微的差距(例如:踏板踩的時間點可能只慢了0.01)就會對整首曲子造成極大的影響。

而這些細節無法記在譜上的事情正是所謂"詮釋的關鍵"

(包含任何動作、姿勢、彈奏當下所使用的身體部位),簡言之,如果只會一板一眼的彈出所有譜上記號,

而沒有其他的東西,那麼就沒有任何詮釋能力可言,所表達出的音樂也只有不到一半。

 

2、不應盲目的彈表情記號

所有表情記號代表的不一定只有單一的意義,

例如Pf雖然狹義上只有弱與強、小聲與大聲的意義,但是that's all

舉個最簡單的例子,德布西的f跟布拉姆斯的f絕對是兩回事,

無論是在力度、觸鍵方式還有張力、音色都是完全不同的想法跟彈法!

還有像是重音記號,難道就只有給它個重音、強調之後沒有其他意義嗎?

其實有時候的重音記號,作曲家想表達的只是"更有表情的"而不是真的只是加重音!

 

3、成也彈性速度,敗也彈性速度

適當的使用彈性速度能夠使一首曲子有更高階層的音樂性,

但是過度的使用卻也會暴露演奏者對樂曲的理解與體會還沒到達該有的程度,

彈性速度(Rubato)看似自由、隨興,但是要彈的好是必須要很嚴肅、謹慎評估,且要下很大苦工的!

 

4、對聲音的想像力

在這場大師班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鄧老師對於音樂還有聲音的想像力,

即便只是指導學生彈奏,但都能很清楚感受到鄧老師對音樂的投入,

他在做示範以及引導學生彈的時候嘴巴更是不斷地哼唱。

尤其是指導H. Dutilleux sonata這首現代的曲子,更是讓我學到了很多!

因為一般我們彈奏現代樂派都容易陷入難以理解與和聲不和諧的因素造成種種的困擾,

但鄧老師透過他對聲音的想像力,例如試著去聯想某些聲響若放在樂團中會是甚麼樂器,

經由樂器屬性的了解去製造音樂的方向感與效果,不只是一味的彈大小聲而已!

 

5、作曲家與樂曲背景的了解與研究

透過對作曲家的與民族背景的了解,才能知道樂曲的精神與方向,

像是同屬南歐體系的義大利與西班牙,雖然民族的特性同樣都是世人印象中的熱情,

但是義大利與西班牙相較,義大利比較外放,而西班牙比較內斂,所以在音樂上,

西班牙樂曲的詮釋也必須朝著熱情但內斂的方向去做,

在歌唱性上,這樣的國家有點屬於拉丁的風情,

十分重視弦律線條(有重量一點的歌唱)、節奏感、彈性速度的運用,

但卻必須小心判斷,不注意可能會變得輕浮。

當然,反之外放熱情的義大利音樂的歌唱方式又會是另外一種。

所以,若對作曲家與樂曲背景沒有進行了解,又怎麼能領會各種國家、樂派的精神?

而古典音樂所要做的就正是如此,否則古典音樂便會不像古典音樂了!


談到這些,當然對初學甚至還沒學的人太過深奧,

但是每個階段所要面對的問題不同,

在文章的分享上,我也希望能夠針對不同程度與能力的人都能給予建議,

所以不只是基礎階段學習的分享,

高階程度Smile老師也是會顧及的,希望能對喜歡音樂、喜歡學習的人有所幫助!

 

arrow
arrow

    Smile鋼琴老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