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即將進入中級甚至程度更高階的學生在上課時一定時時聽我碎碎念,
哈農跟音階、琶音究竟有多重要,
老師我到現在都已經數不清24個大小調來來回回練了多少輪了,
但還是常常在練,
要解釋他的重要性與好處還真是要花很長的時間去解說,
很幸運的剛好范老師最近正寫了一篇彈奏音階琶音該注意的事情,
分享給大家看看,
不同階段要學習的東西不同、要求不同、速度更是不同!
范老師說的跟平時Smile老師上課教授音階琶音的概念是完全符合的,
但我覺得這文章寫的比老師的口語表達更加清楚詳盡,
也希望對學琴重視基本功的人能有幫助喔!
以下文章出自范姜毅老師FB
【不只給考生的文章:彈奏音階琶音應該注意些什麼?】♩.♪
音階、半音階、琶音、屬七和減七和弦琶音、雙八度以及雙三度等等這些技術類型的訓練,在鋼琴教學中佔有重要地位,但卻往往受到不同程度的忽視。究其原因有三:
一、彈起來或教起來都枯燥乏味;
二、不易“立竿見影”地看見效果;
三、以為多彈練習曲或樂曲也能有效地提高技術。
練習曲或樂曲當然不容忽視,但練音階、琶音自有其不能取代的作用。一個學生在他技術成長的七、八年裡,音階、琶音是重要的學習內容。技術訓練,從本質上來講,就是提高手和手指的機能,同時讓大腦能加以完善的控制。這些需要通過練習的量來積累達到。當掌握了合理的彈奏方法之後,練習的量就是決定的因素,總的來說,在這方面,音階、琶音比練習曲或樂曲能提供更大的練習的量。只要連續彈上十幾分鐘音階、琶音,手掌就會隱約有發酸的感覺。如果連續彈上半個小時到一小時,手指的活動量就相當可觀。這就是練習音階、琶音的一個作用。此外,還有些特定的技術要求,在音階、琶音的練習中能最集中地得到訓練。一個人要想把音階、琶音都彈好,不花費很大的功夫是辦不到的。 彈得不均勻是音階、琶音練習中普遍存在的一個問題。也許可以這樣說,練習音階、琶音的一個重要目的,就是學習如何能彈得均勻。不均勻,一方面指的是力度,另一方面指的是速度。不少人彈音階、琶音,這兩方面的不均勻都兼而有之。原因之一可能是手指獨立能力差,這就需要從根本上來提高基本功。
大指的彈奏經常是一個問題。音階、琶音都必須通過大指的轉彎動作來得到連貫。如果大指動作不好,就會影響連貫,聽起來有一組一組的感覺。大指的生長,異於其他各指,它笨拙、有力、不易控制。但有一種獨特功能,除了與其它各指一樣作垂直的運動把琴鍵按下之外,還能作水平的轉彎運動,來支撐彈音階、琶音時手的位置轉換。正是由於大指的這一功能自18世紀被人們所認識,我們才有了現代的鋼琴指法,能夠很容易地彈奏長串的音階、琶音。在古代的鍵盤樂器上,人們通常只用三個或四個手指彈奏,大指,有時還有小指都被排斥在外,這種情況持續了大約有二百年之久。偉大的德國作曲家巴哈,在使用大指彈奏方面,也是一個先軀。
有時常常把大指平躺着往下壓鍵,這樣就會導致聲音重濁。用大指彈奏須注意大指掌關節的靈活運用,彈下後,整個大指應呈傾斜狀,以指尖的外側觸鍵。這樣的彈奏就可以接近於其他各指,而求得聲音的統一。
大指的另一種運動方式,即水平的轉彎,也應該倚重掌關節的活動。波蘭著名鋼琴教育家雷謝蒂茨基 Theodor Leschetizky (22 June 1830 – 14 November 1915) 有這樣的見解,他要求彈音階、琶音時,大指剛一離鍵,立刻彎到手掌下面,作下一次彈奏的準備,用這樣的方法彈奏會帶來很多好處。
有人彈奏連奏的琶音時大指是跳過去的,所彈的聲音之間,就有一條縫隙,破壞了連接。應該要求談出真正的連接,這就須讓大指狠狠地往手掌下面彎進去,直到大指把音按下,彈前一個音的手指才能離鍵。這僅僅是一個要求是否嚴格的問題,要做到其實不困難。
彈琶音時手腕可以略有一些動作,因為手指伸展較寬,手需要跟隨每個手指的彈奏作一些平面上的移動。大指作轉彎的動作,手腕可升高一點,使大指容易通過,然後手腕復原。所以,手腕動作可略有一點波浪起伏,但需注意動作不太突然與過分。
至於彈音階,因為手指處於密集狀態,我想不需要什麼手腕的動作,還要注意防止用大指彈奏時手腕下沉。小指很弱,常常有人用手的擺動來幫助小指彈奏,這會造成含混的聲音,還是要讓小指獨立彈奏。音階、琶音的聲音要彈得非常清楚是不太容易的,特別速度快的時候。在這個問題上,手指獨立性應該被強調。這裡還想談談手指彈完後離鍵的問題。不少人僅注意到手指觸鍵,而不注意手指彈完後的離鍵,這會影響聲音的清楚。如果手指彈完後果斷地抬離琴鍵,就能使鋼琴機件的止音器猛然壓到震動的琴絃上,聲音就明顯地中斷,彈出的聲音顆粒清楚。所以,彈奏中應同時注意兩個手指的動作,當一個手指彈下時,另一個手指同時抬起,像剪刀那樣。如果彈完後手指還搭在鍵上,就會造成不清楚的效果。四指尤其應該注意要抬起來。
彈黑鍵也很容易發出含糊的聲音,黑鍵突出在鍵盤上,跟指尖很接近,往往容易順勢摸下彈奏,這樣彈出來的聲音,就會有異變。一隻穩定而有力的手,對彈出均勻有力的聲音非常重要。但有人僅注意手指而忽略了手的作用。手是各個手指的依靠和後盾,彈奏時手雖然沒有多少明顯的動作,實際上通過手的內部活動積極參加與彈奏。一隻鬆鬆垮垮、上下顛簸的手,很難使手指彈出均勻和清楚的聲音。
手腕跳動是一種最為有害的現象,它表明彈奏者手指獨立性很差,彈得稍久,就會使手腕和前臂痠痛而彈不下去。如果出現這種情況,需首先解決彈奏的基本方法問題,這方面本文就不多說了。有人誤以為手腕的放鬆就是手腕的抖動,這是根本不相干的兩回事。放鬆是指手腕內部,並不需要通過動作來讓人看到。練習音階、琶音所用的速度,我想最好多用中間偏慢和偏快以至於快的若干種速度。在正常情況下,彈得過分慢沒有太大的意義,因為歸根到底,練習音階、琶音還是為了要學會彈快。至於彈得太快,也很容易彈得粗糙,來不及注意到彈奏中各種要求。但是,最後也還是要練習彈快。
彈熟以後,不用過多考慮節奏問題,數拍子或不數拍子都可以,只要能彈得流暢而均勻即可。但在初學階段,和一些節奏感差的學生,數拍子會很有用處。
音階可以彈每四個音一拍,結束時剛好停在拍子上。琶音也最好四個音一拍,而避免三個音一拍,這樣彈重音可以依次地落到主音、三度音和五度音上,而不會每次都重複地落到主音上,所用的三個手指也就都可以彈到重音。
練習音階、琶音最好每遍能彈得持久一些,使手得到充分的連續活動。在鋼琴技術訓練中,持久練習很有用處,徹爾尼通過他的練習曲集作品337和作品365說明了這一點。他要求彈這兩本練習曲每一首的每一小段,都反覆彈奏若干遍到十幾、二十遍,他在作品365的序言裡這樣寫到:“要根據所指定的次數去不間斷地反覆彈奏每一段練習,經驗有說服力地表明,學生能在很少的幾個月裡達到純熟的程度,而如果他用通常的方法,要得到成就需消耗很大的辛勤和通過多種要求,並且要好幾年。”
留言列表